bob视讯新民晚报讯 (首席记者 王蔚)“沪江互+计划”近日在沪举办公益沙龙,围绕“从乡村留守儿童到城市流动儿童”的议题探讨互联网时代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。来自教育界、企业界、公益界人士参与讨论。
据统计,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00多万,农民工进城之所以把子女带在身边,排在第一位的目的是“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”。面对如此庞大而独特的流动儿童群体,如何解决他们的受教育问题,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。与会人士认为,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面临三个突出问题: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;二是家庭教育缺位,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,或是教育方法不当;三是社会教育匮乏,流动儿童的城市日常生活适应较差。
“中国互联网支教第一人”、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表示,过去两年,“互+计划”通过互联网支教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,一边连接成千上万的乡村学校,一边连接各个城市的教育名师,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下和网络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,为乡村留守儿童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。同时,“互+计划”还联合相关机构提供家庭教育课程,帮助学校用互联网开展网络班会和家校沟通,建立起长期的亲子沟通关爱体系。迄今为止,“互+计划”已经覆盖全国3000所学校,惠及了100万学生。
作为流动儿童教育的优质学校,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小学校长徐青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办学经验。北郊小学有70%左右的学生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,在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,以公益的⽅式向学⽣和家长提供优质、完整的课程服务,包括针对家长的正面管教课程,在学习⽅式上促进传统学习⽅式与现代学习⽅式的融合。
“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、家长和社会合力。”苗苗阅读创始人周洋说,互联网可以把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学校连接在一起,打造出合力,共同帮助流动儿童健康地成长。
•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视频、美术设计、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,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:新民网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•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即与新民网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
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就要牢牢把握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...[详情]
每周四早上6点半,都准时有一辆出租车等候在普陀区真如街道星河世纪...[详情]
汽车遥控钥匙作为连接车主与爱车之间的重要工具,无论实用性还是设计...[详情]